全班都愣了。
他一声不吭从座位起身,往前走,纠正:“莫愁予,老师。”
语气干巴巴,带点儿无语。
偏偏就是这种干巴巴,结合课堂气氛,听起来特搞笑,全班都开始乐。
“哦……莫愁予啊。”老师重新看一眼卷头,扶了扶眼镜,也不知是为了缓解尴尬还是什么,抬头文绉绉笑问,“有予有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你名字是哪种啊?”
他立在讲桌下方,反应迅速,口气依然很平:“义在利先,多予少取,先予后取。”
老师把试卷递给他,好似抓住把柄似的,语重心长地说:“名字寓意很好,但在成绩上,可不能不取啊。”
他分数考的挺低的。
正常人,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接话,他也懒得接,“哦”一声,表示知道了,以后会努力。
回到座位,他随手扔下试卷,坐下。
她斜过视线,瞟了眼分数,简直不能相信,长这么好看的男生,竟然能每门科目都考得如此惨不忍睹。
背靠后桌的人觉察到她的目光,往前坐正,手肘撑桌面,头颅压低,侧眼看着她:“你那是什么眼神?”
“没,没什么……”被抓包,哪还敢看,立马就把头低下,慌张盯着自己的卷子。
“莫愁,也就是不用担心得不到。”
耳边,他一改前面干瘪漠然的态度,低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一愣,下意识偏头。
他目视黑板,朝外的那只手拄着课桌,拇指搭在颌骨,食指贴唇,看似认真,却又同时带着几分惯有的漫不经心:“我只关心我想得到的。”
那时年纪小,又与他刚成为同桌不久,完全没法理解,除了学习成绩,还能有什么可以放在首要位置。
尤其是,她考试前用功复习,他却在旁边看与课本无关的书籍,那种“我想把你拉进一个世界”的冲动,努力压制,却未能成功。
她说:“你能不能做做题,有点明天要考试的样子?”
他从书上抬起头,看她一眼:“没听过一句话么——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
谬论。她腹诽。
“不信?”把书合上,“这有理论依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力水平。学习较复杂的问题,动力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学习任务比较简单,动力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心理学研究表明,动力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动力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他流畅说完,不用回忆,不用思考,就像这些内容本就长在脑子里,轻松即可提炼。
她直接懵了。
“不懂?”
他扯过她正在做数学题的草稿本,执笔画了个坐标轴,横轴表示动力水平,纵轴表示学习效率,三条高低不同的倒u曲线。
“懂了没?”
她还是懵,他估计也觉得在浪费时间,笔帽一套,搁到桌上,又将书翻开。
她瞅瞅窗外,自习课,怕班主任出现,确定安全后,才手臂蹭着桌面,趴着凑过去,疑惑地问了句至今想起来都特傻的问题:“你懂的明明很多,为什么就是不爱学习呢?”
他没理她,准确点,是冷冰冰看她一眼之后,没理她。
她摸摸鼻子,没觉得受到冷遇,反倒很是困窘,立即意识到,自己没注意分寸,越界了。
况且,他没不在学习呀,学习的范畴并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课本呀……
“对不……”
“起”字就在嘴边,尚未出声,班主任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课桌前。
“站起来。”目光严厉,嗓音偏低,有意压住音调,不打扰安静的学习氛围。
她慢吞吞起立,耷拉脑袋。
“十分钟后再坐下。”
点头,脸颊僵麻麻的。
余光里,他的书被抽走。
“还有你。”
瘦高的影子,不卑不亢地起身,身姿挺拔,比她站姿笔直多了。
……
飞机落地,晓如带人前来保驾护航。
距离上次行程公开已过去好几个月,又恰逢生日刚过,大批粉丝井然有序地等候在闸口外,热情接机。
大家都在喊:予宝,生日快乐!
阵势浩大。
从哈尔滨悄悄飞上海的那次,只是路人乘客追在后面,眼下却是实实在在的、有组织的接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