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虎皮,宣传(2 / 2)

拣宝 1838 字 1个月前

“也不用那么悲观。”

适时,王观笑道:“等我忙完了,立即过去帮忙。你也知道,我的运气向来很好,说不定一下子就找到了。”

“那我肯定要赶在你之前找到,不然很没面子……”

说说笑笑之,抵达台湾的第一个夜晚就过去了。说起来,王观等人什么也没有看到,就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了市区高楼大厦,然后吃了当地特产美食,又喝了一些美酒而已。

直到第二天早上,在崔馆长的引领下,王观才算是见识到了宝岛台湾的风土人情。一路穿行而去,慢慢地也来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实际上,所谓的台北故宫,那是内地的称呼。在台湾本岛,这应该称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前称是山博物院,后来才冠以国立之名。

不管怎么说,台北故宫尽管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气势也算是比较宏伟,但是与京城的故宫对比起来,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难免有几分不足。

当然,也仅是外观不足而已,但是其的内涵,却不好分出上下来了。因为在台北故宫之,可是珍藏了许多稀世之宝。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献、名画碑帖,都是原来北平故宫、沈阳故宫、热河行宫等地方的馆藏。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珍藏转移到台北来了,再加上台北故宫建成之后,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捐赠,全部馆藏已经达到六十余万件。物品之丰富、珍稀,足够让物爱好者垂涎。

王观也差不多,京城的故宫逛多了,但是台北的故宫却是第一次来。在来到地方之后,他也不急着谈正事,而是请求先安排参观浏览。

对于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崔馆长自然是欣然答应,然后亲自出马充当讲解员,为王观介绍台北故宫的来历。始建于一九六二年,直到一九六五年才落成。典型的国宫殿式建筑,共四层,白墙绿瓦,十分美观。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第三层陈列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

匆匆掠过第一层,在上了第二层之后,才算是开始正式的观赏之旅。

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奇石东坡肉,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及散氏盘,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寒食帖……

抛开这些让人耳熟能详,属于稀世珍宝的物不提,另外最多的恐怕就是善本古籍了,将近有二十万册。当然,最丰富的却是明清档案献资料,其有清朝历代皇帝的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

那些资料,都是当年清宫遗留下来的档案。在辛亥之后,由于清帝是被迫下诏退位的,而且由于北洋军阀的关系,予以了一定的优待,所以清宫档案却是没有毁于战火之。

能够兵不刃血,还算是比较平和的结束了帝制,在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比较值得赞赏。至少各种献资料得以遗留下来,对于研究化的学者来说,就是极大的功绩。

另外也要说句题外话,与京城的故宫相比,台北故宫的周边化产品做得很好,而且非常懂得运营。比如说前不久,借着清宫戏的热潮,趁机推出了康熙、雍正等皇帝的御笔指示,也算是火了一把。

这种商业运营的事情,台北故宫无疑有自己一套流程。

反正在博物馆大致参观之后,在崔馆长的提点下,王观等人又返回了一楼。与此同时,在一楼演讲厅的位置,已经集聚了不于外记者。这些人自然是崔馆长安排叫来的,却是为了海外宣传造势。同时也是运营的部分流程,王观自然要配合。

看到一行人进来,一帮记者也知道正主出现了,纷纷举起相机抓拍。有人把重点放在崔馆长身上,也有人注意到王观是生面孔,更是把镜头聚焦其。

一时之间,王观等人还没有开口说话呢,镁光灯就已经把讲台交织成一片绚烂的海洋。对于这样的阵势,不管是崔馆长,还是王观,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面带笑容,任由记者拍照,等到过了两三分钟,灯光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谢谢,谢谢大家……”

这个时候,崔馆长才站了出来,微笑道:“今天十分的荣幸,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来自希夷博物馆的王先生!”

在崔馆长的引请下,王观也露出了矜持的笑容,神态自若,轻步走到讲台上,开始了海外巡展宣传的第一波。

“希夷博物馆?”

然而,一些记者眼却透出几分迷惑之色,还在寻思希夷博物馆的来历。不过有人的反应极快,瞬间就想到了最近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珍宝展览。

适时,专业的素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告诉他们,今天的记者会,恐怕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想到这里,本来已经消停的闪光灯再次浮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