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7章 癸字卷 闲谈夜话,心抚佳人(2 / 2)

数风流人物 瑞根 2315 字 19天前

见冯紫英这般知情达意,尤三姐和晴雯平儿三女也都是心中既甜蜜温馨,又有些感动,这位爷日理万机,但是却肯抽出时间来陪着大家说话,单单是这份心意,就足以让人心醉了。

“奴婢们能有什么话要问,爷忙的都是大事儿,奴婢们都是在后宅里说些闲话,不值当爷这般花心思。”平儿柔声道。

“我看也不是闲话,方才你和晴雯之间说道这粮价也就很有道理,粮价先涨后跌,倒不完全是爷一个人功劳,那也还是全靠大家在吴堡打了胜仗,商人们也知道螅蜊峪和碛口渡之间的交通畅通了,山西的粮食随时都可以运过来,粮价自然就跌下来了。”冯紫英解释道:“但这粮价想要跌到往年丰年的情形却是不可能的,盖因大旱之后粮食歉收甚至绝收,而人口却又有那么多,需要填饱肚皮,粮价自然就要涨,尤其是陕西道路交通条件也不好,从山西也好,河南也好,要运入粮食,光是运输成本都要抬高一大截,所以粮价高企就免不了了。”

“那爷的意思是粮价要降下来,只能等到老天爷开眼,来年风调雨顺,没有其他法子?”平儿若有所思地问道。

“就目前的情形来说,这应该是最关键的,靠天吃饭是这个时代逃避不了的,但也并非人力没有半点办法应对,比如兴修水利,引黄河、延水、洛水、蒲水、马莲河这些河水能尽可能在下雨的时候积蓄水源,以便在天旱时候能灌溉,这样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又比如,引入一些西夷引进的高产耐寒耐贫瘠的旱地作物,这样即便是遭遇大旱,一些地方也能保持收成,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避免因为饥饿沦为灾民甚至乱民。”

冯紫英看了三女一眼,“可能你们也知道爷在永平府和顺天府时就很支持朝中辞官的徐大人在天津卫实验种植土豆、番薯和玉米,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此番爷也让人去联络了徐大人,请徐大人把他这几年在天津卫的收获都运到陕西来,在陕北这边就可以做一个较大规模的试点,如果能够顺利,那么明年就能见到成效,当然这种成效还很有限,真正要让陕西老百姓都能收益,起码也要三五年以后了,而且还得要推广得力才行。”

见三女都听得似懂非懂,只能明白一个大概的意思,冯紫英也不多解释,知晓自己在办正事儿,为百姓谋生就行了。

“爷,那土豆、番薯和玉米真的能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让寻常百姓填饱肚子,不再以老天爷垂怜左右?”尤三姐忍不住多问一句。

她是在甘州长大的,太清楚陕西这片土地上的艰难了,旱蝗灾连绵不断,十年里起码也有七八年各种旱情,这片土地上就从未真正风调雨顺过,老百姓要想不以老天爷的意志为转移,真的太难了。

“这是爷的目标,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很难做到,不过多管齐下,起码要好得多,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冯紫英想了一想才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到那时候,如果官府仓库中存粮满囤,百姓家中能有一季可食之粮,便是遭遇灾害,也不至於卖儿鬻女,也不至於欠帐借贷,那就是我所期望见到的结果。”

很难得这样轻松地和几个女人这样无拘无束地谈话,而且谈的既非内宅事儿,也不是那等高深的公务,就是她们平时里所见所闻所遇,探讨其中一些道理,寻觅一些解决方法,女人虽然聪慧,但是对这等公务却不甚了解,只能异想天开一番,倒也惹来一阵阵笑声。

这一夜也是难得的温情浓郁,三女都是极尽温柔,让冯紫英享受了一回齐人之福。

不过也幸亏晴雯身子不便,尤三姐和平儿二人也让冯紫英早上起床都欲罢不能,真要再添一个人,那就要揉着腰爬不起床了。

冯紫英期盼的粮食和种子也终於到了。

从老牛湾过河,进入榆林镇辖地,在府谷卸下一部分粮食,也预留了相当一部分种子,土豆、番薯和玉米都有。

府谷是典型的以土梁为主的破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贫瘠,地形破碎,原来只能简单种植一些粟米和小麦,农业相当落后,好在府谷人口也不多,全县只有两万人出头,所以靠着县内的各条注入黄河的河川,引水灌溉,在河谷地区也还能有些收成,还过得去。

“素臻,恐怕你也是知晓冯大人来陕西为什么选择咱们延安府作为他的着力点了,无他,咱们延安府人口够多,够穷,土地够贫,这等情形下,如果他能在延安府都把事情做成了,其他地方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话的是潘汝桢,他是不远数百里到府谷这里来接粮食和种子,府谷情况要比其他县好一些,尤其是旁边就是虎视眈眈地榆林军,要想作乱,首先就得要问榆林军会不会无动於衷坐视不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