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比如最末尾的贾化,据说和冯紫英是有些瓜葛的,种种可能都存在。
不过没听说冯紫英和曹於汴有多少交道,曹於汴不至於这么荒唐去给一个才三十出头的家伙投票才对。
而吴道南更不可能,在顺天府时一个府尹一个府丞,两人相处并不融洽,面和心不和,准确的说冯紫英风头压倒了吴道南,相信没有哪个人会高兴。
至於贾化,乔应甲其实也知道冯紫英和贾化这两年日渐疏远,贾化已经隐隐成为了顾秉谦的班底了。
除开这三票外,还有谁?
顾秉谦和乔应甲都在交换着眼色,最终却都望向了官应震。
最大的变数来自於官应震。
官应震已经败了。
或者说,如果爱惜颜面的话,官应震都应该要考虑退隐了。
作为湖广士人的首领,作为本届内阁的次辅,他却在这一次票决中惨败,得票远逊於顾乔二人。
而且从现在西南、岭南士人选择了冯紫英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来看,湖广士人的策略也失败了,官应震没能赢得非主流士人的心。
这种情形下,冯紫英代表的冯系异军突起,已经超过了湖广系(楚党)的势力了。
如果湖广士人全数都把票投给了冯紫英,那么这六票加入进去,那冯紫英得票可以陡然增加到十四票,如果再加上曹於汴、吴道南和贾化这几票大家都不是很确定的票数进去,那冯紫英得票就有可能超过十七票了,虽然距离过半依然遥远,但带来的挑战性就骤然增加了。
因为这意味着冯系、非主流系(西南、岭南)、湖广系这三支合流,已经压倒了单独的江南系和北地系士人,他理所当然可以选择和谁合作了,甚至还能在合作中居於主导地位,哪怕是他当次辅,只怕那个首辅也会当得相当难受。
官应震当然感受到了来自顾秉谦和乔应甲的目光,但他此时内心却是说不出迷茫。
之前他确定了自己失败之后便不再约束湖广重臣们的投票态度,郭正域和熊廷弼便投了顾秉谦一票,其余人都彻底弃权,可现在面对对冯紫英的投票呢?
官应震可以肯定,柴恪、杨鹤、郭正域这三人只怕是要投冯紫英的,杨涟和熊廷弼则不好说,自己的态度呢?需要重新改变,要求他们投或者不投冯紫英么?
纠结彷徨。
他需要搞清楚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一旦投了冯紫英,而冯紫英又真的胜出了呢?
相较於顾秉谦和乔应甲还在觉得冯紫英不可能得票过半,官应震却没有他们那么强的信心。
一旦湖广士人都投了冯紫英,冯紫英就拿下十四票,加上徐光启这一票,就十五票了,另外六票看起来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但官应震觉得冯紫英仍然是有机会的。
像工部左侍郎李之藻,这人和徐光启关系尤为密切,而且与冯紫英很多在格物上的观念一致,都在积极推动未来科举要加入格物内容,很多人对此并不清楚,但官应震却知道。
另外官应震还知道江南士人中其实凝聚力很弱,顾秉谦表面上是江南士人领袖,但是这是在没有其他选择的前提下,一旦有了可以取代者,那就不好说了。
冯紫英虽然出身北地,但是看看他身边的人,潘汝桢是安庆人,傅试是金陵人,两个核心幕僚,汪文言徽州歙县人,吴耀青徐州人,再加上其三房妻室,沈氏、林氏都是苏州人,薛氏是金陵人,全数来自江南,而且众所周知其与江南商人的关系尤为密切,不亚於山陕商人,开海之略更是赢得了江南商人的欢心,这种情形下,谁敢说这这十多个江南籍重臣中不会受到影响?
同样,反过来他的北地出身也会影响到北地籍重臣的态度。
就算是乔应甲对北地士人控制力强,但是乔应甲太过强硬保守的风格一样也有很大副作用,那些对乔应甲作风不太满意的北地籍重臣亦有不少,只是平素不敢表露出来,但这个关键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