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把自己的想法也慢慢要透露出来,“我不认为这些人的观点态度就能代表我们整个大周的士人,重臣会议人数太少,如果再把各部郎官员外郎和都察院御史加进来,但又只局限於朝廷中枢了,难以听到地方上的意见,所以我想再有选择性地把南北十三省加两直选一些代表进京来,官员也好,行业组织的代表也好,都可以囊括进来,甚至也可以让军中一部分将领参加旁听,让他们来好好听一听我们对未来大周发展的规划,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能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意愿是什么,……”
乔应甲倒吸一口凉气,冯紫英这是要做什么?
要颠覆整个朝廷的范例定制么?让这么多官员进京,就是为了听你谈一个施政方策?
“紫英,你这样做有些违制啊?有这么必要么?”乔应甲冲疑了许久才这样问道:“这会激起很大的反应的,而且带来什么影响和风险也不好预测啊。”
这个时代的官员最大的目标就是求稳,不管事中央还是地方,一句话别出事儿就是最好的,原来还有着外敌入侵威胁着,大家还随时绷紧了弦,但随着建州女真的剿灭,最大威胁消灭了,很多官员下意识地都觉得该好生享受一下轻松悠闲的生活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弥漫着一种放松懈怠的情绪,这也是身居高位中的人能够看到的。
“乔师,当下上下局面您能看到,官员们的表现你也能感受到,所以我才觉得很有必要召开这样一个大朝会,不仅仅是我要谈一谈未来几年的朝廷目标,八部和都察院也要谈一谈自己具体的想法,如果谈不好,那说明他就是不合格的,或者说作为尚书侍郎他不认可内阁的想法目标,那他也可以辞任,朝廷不会挽留,……”
柔中也须带刚,否则无以成方圆。
听到冯紫英语气里的强硬,乔应甲心中忍不住唏嘘,昔日那个满面笑容彬彬有礼的紫英还在,但是骨子里却已经不是那个紫英了,他长大了,有自己的独有观点和理念了,这一届内阁将会是以他的意志和理念来组建的内阁,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就是大错特错。
或许他会有一些放下身段,表现出愿意妥协的姿态,但是在原则上,或者说在一些底线问题上,没得商量,你不认可不认同,那就只有走人,重臣会议上赢得的票数赋予了他这个权力和底气。
如果韩爌和孙居相孙鼎相他们还没有明白这一点,那北地士人这一群老人被扫地出门将不可避免,取而代之的会是崔景荣、王永光这些愿意合作的,以及练国事、郑崇俭、耿如杞这些冯紫英麾下的干将。
现在可以明白一点了,冯紫英根本不在乎籍地,而在於你对他的观点理念的认可程度,认可者将飞黄腾达,不认可者,黯然出局。
或者这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庆贺庆贺,俺老书,也是第一本书《江山美人志》被封了很多年,精修后终於放了出来,恍惚间就写书二十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