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变革的征兆(1 / 2)

功高权重 老井古柳 1255 字 24天前

面对这些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郭拙诚心里一阵恍惚:难道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他宽慰三个忧心忡忡的老人道:“爷爷,谢教授,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有高层领导早已经看到这个现象,更清楚这个弊端,他一定会着手解决。”

。谢教授吃惊地看着这个小孩,连忙问道:“那你说说,今后会怎么变?”

爷爷、奶奶则想的深一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现在当上了县委书记,肯定知道政府不少的新动向,他们可不认为自己的孙儿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想到政策有可能有变,他们心里一时激动起来:“难道国家真要改变目前的现状?”

郭拙诚放下筷子,将嘴里的饭菜全部咽下去后,说道:“你们应该看了贤圣同志发表的那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吧?”

谢教授点头道:“看了!这可是说出了我们知识分子的心声,我都看了好多遍,全都能背下来。可是,贤圣同志他还没有上台,他自己能不能保住还是一个未知数呢,我们……”

郭拙诚说道:“这篇旗帜鲜明的章能够发表,能够给某些人一个当头棒喝,这说明什……这说明贤圣同志复出的时间已经到了,谁也阻止不了。”

本来郭拙诚想搞一个设问句,可看到三个老人都是自己的爷爷辈,不敢装13,只好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接着,他口齿伶俐地背诵道:“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学、大学。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在重点学和大学。要从科技系统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

虽然只背诵了短短的三百多个字,但三个老人的眼睛惊讶地睁大睁大再睁大。不是惊讶于郭拙诚的记忆力,而且惊讶他一个孩子有心记下这篇章。

不顾三位知识分子的惊讶,郭拙诚继续说道:“从贤圣同志这段话里就可以看出,将来我国的科研人员必须大量增加,必须大办重点大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肯定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没有大批有真实水平的大学生做后盾,想要培养出大量科研人员,就如沙子上建高楼,根本不可能,这个道理就是孩子都知道。”

其实这些问题他们都想过,但是,他们却把重点落在贤圣同志是否能重新出山上。如果贤圣同志能走上国家领导岗位,这种好事也许就能实现,他们这些知识分子的春天就到了。相反,如果贤圣同志还是被打压被迫害,他们的希望就会如肥皂泡一样破灭。

虽然他们是知识分子,但某些传统在他们心早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思维还受到过去那种“明君闲臣、青天大老爷”的束缚。

看到三人依然有点迷惘,郭拙诚问道:“爷爷、奶奶、谢教授,你们应该感受到现在与过去不同了吧?现在的批斗可比以前少了很多,右派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这说明改革……说明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前进的步伐迈出去不可能再收回。”

虽然他们心里不认为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就等同于教育制度将改革,但三个老人还是点了点头,相互从对方的眼里寻找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