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章 法治国, 儒治人,佛治心(1 / 2)

天朝之梦 大罗罗 1455 字 23天前

夜幕降临。

几盏由电力点亮的灯泡,照得朱济世的御书房犹如白昼。这灯泡可不是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而是朱济世的女婿郑中诚“发明”的,皇室基金(皇室财团)还拿着中诚电灯公司的股份。不过这种在后世最最普通的电灯,因为刚刚发明不久,生产制造的技术还不成熟,眼下可是个奢侈的玩意儿,在应天只有中上人家舍得使用,劳动人民居住的“排屋区”到了夜晚,还是以昏黄的烛光在照明。

在电灯的照耀下,朱国雄、朱国杰、朱国安、朱国良四兄弟正在书房里面继续听着朱皇帝的教诲。

“你们四个都学过儒家经典,都读过佛经吗?”朱济世端起杯绿茶,喝了一口,淡淡地问。

朱国雄是太子爷,自然第一个回答:“儿臣没有念过佛经,但是却读过儒家的经典,不过只是粗通。”

其实也算不上粗通,儒学十三经他都读过,只是不求甚解而已。

“儿臣也读过一些儒家的东西,是在济世大学里读到的,至于佛……儿臣是不信的。”朱国杰也如实回答。他自小在英国受教育,当然没有地方去学儒家的经典,更没有地方烧香拜佛了。

不过后来考进香港济世大学,倒是读了些儒学——现在的大明其实并不排斥儒学,在事务官的科举考试中,儒学所占的成分也不低。

但是现在大明科举考试中的儒学内容,已经和过去不同了,不是八股文章。而是一些填空题。选择题。还有一些重要的儒家经典的默写。至于注疏解释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却是不考的。因为做官和做学问根本不是一码事儿。儒家的那些学问,不说用一辈子去钻研,至少也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苦读,再有名师教导才能算得上精通。

在伪清、前明和两宋时候,能从科举中考出一个文官的,谁不是饱学宿儒?要知道进士一科,三年不过三百余人。放在后世。北大国学院、人大国学院和首大国学传播中心的教授的儒学水平肯定都不如他们。

可问题是,能让后世国学三大学院的教授去管理国家甚至去带兵打仗吗?完全不可想象啊!儒学这门学问,要按照西方的划分应该是属于哲学,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国官员岂能都是哲学家?一国的精英又岂能人人已研究哲学为终身事业?

所以现在大明科举中的儒学,也是只求粗通,不求甚解。真正想当大儒的,就不要进官场了,自有鸿儒院和各所大学的哲学系可以去。

至于佛教在大明更谈不上是学问了,就是个烧香的人不少,笃信的人不多的宗教而已。朱济世的儿子们。大概除了朱国杰和朱胡安完全不相信,其他人都有烧香拜佛的经历。不过真的相信的。也就只有朱国卫和朱国允他们俩了。

“儿臣也学过儒,也会念经,不过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高大英俊的朱国安,却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他也是个长袖善舞的性格,和谁都能处得好。早就从姐姐朱伊莎那里打听到朱济世的真实健康状况,现在也没有外人在,自然不装孝子了。

朱济世呵呵笑了几声,又看着刚刚接任大理王的朱国良。

“父皇,您问儿臣儒和佛,是不是想要在南边崇儒兴佛啊?”朱国良是军人出身,也是军人的性格,说话比较直接,干脆反问起老子来了。

朱皇帝点了点头,看着皇太子道:“国雄,你觉得怎么样?”

“崇儒兴佛都是误国之策。”朱国雄真是被济世大学教坏了,居然如此看待儒学,“儒家的道理,懂一点就行了,精通是要一辈子的,几个大儒关起门来皓首穷经还行,要是研学的人太多就是牢笼智士了。而且崇儒必抑百家,甚至连农、工、商、军之学都没有人肯学习研究,实在是误国误民。至于佛教……更是亡国之教!吐蕃、蒙古之弱皆因佛教,南方之缅甸、暹罗也因佛而弱。昔日西域、天竺诸多佛国,更是一一灭亡!父皇若要在南洋崇儒兴佛,儿臣恐此风北渐,波及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