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在城楼观山景(1 / 2)

宅师 1786 字 23天前

“什么始终如一?”不仅包龙图没有听明白,连熊贸也有些迷惑不解。

“气……”方元笑道:“定都之后的国运之气,以前和现在,应该没有什么变化。毕竟朱棣成位期间,明代国力也和现在一样,处于上升的阶段。不出意料的话,当时迁都之后,在这里观山望气,看到的肯定也是瑞气千条,紫气蒸腾的场景。”

包龙图顿时恍然,连忙问道:“你刚才是在望气呀?”

“只看了一点。”方元皱眉道:“这里角度不好,不够直观全面。”

“上阁楼去。”熊贸建议道:“在城楼上观山景,才是最佳的位置。”

“这么早,阁楼开门了没有?”包龙图抬头打量:“要是不开,还要等一等……”

“开了,应该早开了。”熊贸说道:“一般来说,有人在阁楼守着的,在黎明时分就起来清扫阁楼,顺便开门迎客。”

“上去看看就知道了。”包龙图说道,一马当先而去。

其他人轻快随行,很快来到了阁楼门口。正如熊贸所说,这个时候阁门敞开,还能够看到几个身影在楼里走动,不知道是一早过来的游客,还是负责管理阁楼的人员。

熊贸来过这里,也算是驾轻就熟,直接带着大家从楼梯直上,很快就爬上了顶层。没等他们走到阁廊边沿俯瞰四周景观,倒是看到了阁楼顶上,还有另外一帮人的存在。

方元等人环视一眼,脚步就停了下来。他们也没有想到。大清早的真的有游客登顶观景。而且看情形,人家早早已经来到阁顶了。目睹了太阳初升的绚烂美丽。相比之下,他们也算是慢了一段时间。错过了最好的观赏日出的时机。

与此同时,那帮人听到动静,也顺势看了过去,眼中也多了几分异色。

这些人的岁数挺大的,多数是白头苍苍的老人,每个人或是身穿唐装,或是穿着传统的袍服,一身休闲的装扮。看模样,与每天到公园锻炼身体的老人家。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

或许这些老人,就是居住在附近的百姓,所以才能早早上山锻炼。

但是片刻之后,方元又推翻了这样的想法。因为他在这些人的身上,察觉到了一股比较特别的气息,就好像是看到了同类……

人家先来占据了有利位置,方元等人自然不会不懂规矩,让人家先来的走开。幸好阁楼足够宽大,他们可以退而求其次。走到另外一头,照样可以观赏到京城景致。

“漂亮啊。”

乍看之下,包龙图忍不住赞叹不已。不过毕竟阁楼还在外人在,他的声音也下意识地压低了几分。不过其中浓浓的惊叹之意。大家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出来。

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在阁楼上俯瞰整个京城,可以很直观的体会到京城之宏伟壮观。连绵起伏。不休不绝的高楼建筑,就好像没有边际似的。一直延续到天边的尽头,就好像是一条条巨龙纵横交错。盘桓集结在大地之中。

也难怪七百多年前,忽必烈打下中原之后,立即舍弃了大漠苦寒之地,来到这里定都,大兴土木,修建京城。

从史料分析,元朝建国,定都燕京,这是带有几分必然的结果。因为从地理环境分析,元朝的疆域空前的宽广,如果在中原腹地定都,那么对关外其他地区的控制力度,就会大大的削弱,不利于统治。

忽必烈就是清楚这一点,所以才在金国都城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成为全国政权中心。也就是明清京城的前身,大都!

从军事角度来看,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着坐堂隍,俯视庭宇。而且视中原,居高负险,有建瓴之势。

定都现在的京城,如果中原各地出现动乱,皇帝就可以发号施令,从容调动各路兵马由北南下,镇压扑灭祸害,稳固统治。

所以在朱棣有意迁都之时,许多大臣争相反对之时,也有人觉得这是好主意。他们认为燕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说白了,从军事角度来说,在明代的时候,燕京已经成为了抗蒙的基地。朱棣屡征大漠,就是从这里集结兵马粮草,再重拳出击的。

对于当时的古人来说,蒙古还是中原地区的头号大敌,称得上是世敌。朱棣就是吸取了历朝历代亡于胡的教训,才执意迁都燕京,对异族形成压迫之势。

可惜的是,明代后世的皇帝不争气,或者是文人官僚在扯后腿,直接忽视了朱棣的战略构思,才有明亡于清的惨痛下场。

另外从风水的角度分析,京城也有资格成为帝王之宅,兴王之地。古人分析,幽州之地,燕山最高,象天市,盖北平之正结,其龙发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

以地理之法论之,其龙势之长,垣局之美,于龙大尽,山水大会,带黄河、天寿,鸭绿缠其后,碣石钥其门,最合风水法度。以形胜论,燕蓟内跨中原,外挟朔漠,真天下都会。形胜甲天下,依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也就是说,京城所在之地,就是天市垣局,风水大龙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