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1 / 2)

伴读守则 溪畔茶 2117 字 11天前

作者有话要说:

与你的每件事,每句话,我都记得。

第139章

言归正传, 许异那一天带来最重要的消息,是蓟州卫要在郊祀时起事。

叛乱真正发动时,出现了点误差, 因为蓟州卫原是冲着皇帝去的,没想到皇帝病体难支, 临时换成了朱英榕代祭, 叛军阵脚被打乱, 而后朱成钧及时赶到, 叛军连朱英榕也没能抓到手里, 还损失了己方最重要的主将宁王世子,后续的一系列计策,因此都未能实施出来——其中包括了许异带来的第二重消息,即宁藩从汪家探听出来的朱英榕身世秘闻。

想及那一日的混乱险急,展见星仍觉心惊, 她道:“所以,蓟州卫实则是预备弑君,事成以后, 再以此讯击破朝臣心防,改天换日?”

朱成钧道:“对。”

“王爷不信任许兄,早知这一点, 也未说出来。”

“说出来有什么用?”朱成钧反问。

展见星一愣后明白,这一局只能后发制人, 朱英榕即便事先知道,也无对策, 难道抢先一步向天下发明旨说“我就是我爹亲生的”?

那才是此地无银。

她再一想,脑中忽有灵光一闪:“王爷停留京中,之前领人日日巡街,其实就是在等待宁王这个后招出现吧?”

朱成钧未置可否。

展见星已确定了,她接下去道:“王爷料准宁藩若真知此事,必不会放弃,迟早会卷土重来。不过宁王世子意外授首,宁藩内部或有混乱,这个后招至今才来,而王爷张的网先等到了襄王——襄王欲踩王爷上位,内阁中有阁臣中计,参了王爷。”

然后,朱成钧就决定要走。

展见星想到此处,有点想叹气:“王爷一句都不解释。”

朱成钧道:“我为什么解释?一解释,我更不是个好人。”

他这句话不是赌气,捡在御史参他的时候解释,只能让朝臣怀疑:你早知道,为什么早不说?继而认为他心怀叵测。

“那王爷——”展见星想问他又何必隐瞒,但忽然醒悟:“王爷是想抓到宁藩安插传播的人,直接以谣言结案,尽量将此事大事化小吧?毕竟皇上——”

朱英榕若真是帝后嫡出,那拿到什么场合也不惧,偏偏他的身世确实有问题,是不大禁得起人议论探讨的。

宁藩散播的谣言半真半假,她知道,钱妃知道,阁臣也明白,但再外围的那些官员如何清楚?

百姓们茶余饭后闲话起来,更加不会明察秋毫。一旦发散开来,再想控制就很难了。

从朱成钧的角度来说,他抓了襄王的探子,砍了襄王伸向京城的触角,但襄王无意中也阻止了他探查宁王的举动,从将襄王府的那个探子交给刑部后,朱成钧就不再上街巡视了,他得避嫌。

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宁王的人把谣言兜售了出去。

展见星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忍不住揉了揉额角。这事麻烦了,麻烦不但在外面,也在朱英榕自己,她深知道,小天子是很忌讳提起这件事来的。

这不怪他,那么一团乱麻,就是成人也难以处置清白。

“王爷,宁藩是如何从汪家得到这个消息的?是在汪家放了探子,还是汪家内部有人与他勾结?”她想起又问了一句。

朱成钧摇头:“不知道。许异没探听到那么细。不过依理推论的话,应当是前者。”

他对汪家不客气,但没硬栽罪名,汪家人除非脑子里塞了稻草,才会放弃皇帝外甥去跟八竿子打不着的宁藩勾结到一起去。

展见星便点头:“下官明白了,会如实转与皇上。——对了,京中情势诡谲,皇上心中不安,想请王爷在京里长住。”

这才是她来的真正目的,结果朱成钧太能打岔了,她到现在才得着机会把这一句说出来。

朱成钧眉头一动,却是干脆拒绝:“不必了。”

展见星还要说:“皇上——啊?”

她不习惯从朱成钧这里得到这么利落的回绝,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摆出这副很意外的表情干什么?”朱成钧瞥她一眼,“我离你远一点,不也正中你意么?”

展见星:“……”她有点别扭,低声道,“我没这么说过。”

“但你是这么想的。”

展见星不说话了。

朱成钧瞪了她片刻,站起来道:“秋果,东西收拾好了没?你怎么这么慢。”

秋果站在门边吐吐舌头:“爷,我这就去催一催——”

“我也没这么想。”

朱成钧已在往外走了,正路过她身侧,闻言停了脚步,头一侧,道:“你再说一遍。”

展见星甚是烦恼,回嘴道:“王爷耳聪目明,何必要下官重复。”

朱成钧理直气壮:“我就是要。”

“……”展见星无语了,只好道,“下官一介六品官,如何能决定王爷的去留,所以从未做此想过。”

“那你要是能呢,是不是马上就要把我赶出京去了?”

“下官怎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假定你能——这样好了,”朱成钧眯了眼,“你现在就能。你是想我走,还是想我留?你说了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