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婚(上)(2 / 2)

撼唐 一包黄果树 1858 字 3天前

杨侑站起身来,走入内室,这时,独孤雁已经开面,开面其实就是绞去新娘脸上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修眉毛扮妆,同时发饰也会变成妇女的头饰。

接下来,杨侑要吟催妆诗,他早有准备,冲着楼上,道:“已驾七香车,催铺百子帐。借问妆成末?东方已晓霞。”

一曲说了,上面没有反应,杨侑又高声道:“北府迎尘南郡来,莫将芳意更迟回;虽言天上光阴别,且被人间更漏催。烟树迥垂连蒂杏,采童交捧合欢杯;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

这时,教导独孤雁礼仪的一个长辈说道:“时辰到了,去吧!”

独孤雁在数人的扶持下走了出来,她头上盖着一块红布,这让她感觉很是别捏。其实隋唐时期并没有红盖头一说,而是由几名侍女手持扇子,前后左右将待嫁之女的容貌掩住,直到到了男方家中,才会以真面目示人。

由于被挡住了脸,她看不清路,所以走得很慢。她一颗心砰砰直跳,尽管她一直希望有这么一天,但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心中还是充满了激动。

独孤雁头上盖着红盖头,身穿钗钿礼衣,慢慢走来,端庄大方。

杨侑看见,走上前去,拉着独孤雁的手。独孤雁本来心中惶惶,此时被一双大手握住,带着温暖,心中登时安静了下来。杨侑并不知道,他这么一弄,以后带起了一个风潮,新娘出嫁之时,都头盖盖头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着,后面不断有独孤家的长辈泼水,这是泼水出门,独孤雁从此是杨家之人。很多独孤家中的长辈都格外兴奋,他们希望杨侑与独孤雁百年好合,将两家上一辈的恩爱持续下去。

独孤雁被扶上了香车,几名侍女丫鬟进入香车伺候,杨侑围着香车走了一圈,道:“礼毕,启程!”

马夫们挥打着马鞭,迎亲的队伍拥簇着马车缓缓而行。由于是储君大婚,马车并没有着急回到皇宫,而是沿着成都城的几条大街缓缓而行,百姓们围观着,脸上也有带着喜色。

谁结婚其实和他们没有关系,但沿路上,都是禁军士兵在路障两旁撒着铜钱,百姓们纷纷抢夺着,直到响午时分,才转回皇宫。

车厢内,几名侍女正在伺候着新娘,她用嫩白的手指,拿起点心,慢慢的吃着。她动作小心,生恐弄脏了红盖头。

此时,皇宫外,韦娟一脸喜色,带着宦官宫女等候,他们伸长了脖子,不时的瞧向远方,根据消息,迎亲队伍很快就要来了。

几名宫女手中拿着波斯地毯,焦急地等待着,终于,香车到了,宦官忙将无数竹节扔到火把中,“噼噼啪啪”的声音响彻皇宫。杨侑跳下战马,走到门前。

两名士兵揭开大门,先是侍女走了出来,她们用手扶着独孤雁,几名宫女忙将波斯地毯铺在地上,几块波斯地毯轮流交换,让新娘的脚步碰地,一直进入百子帐中。

皇宫内,已经搭建了百子帐,这是北朝的风俗,其实就是洞房。百子帐设置在内堂之中,在帐中铺床,内有小童献酒,叫合卺酒。独孤雁进入之后,便不能出来,直到新郎进去,再喝合卺酒。

当夜色降临,杨侑也送走了宾客,他喝了不少酒,脸带红色,在小桂子的指引下,朝着内室百子帐走去。百子帐有内外两室,新娘在内室,一名小童端着合卺酒在外室,杨侑进去之后,小桂子将门给关上,整个屋子里,便只有了新娘新郎和小童。

新人对坐,男西女东,小童尽管被训练过,心中仍然有些害怕,他捧着合卺酒,道:“请殿下和娘娘共饮合卺!”

卺,是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民间又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新人用它来盛酒,味道必然苦涩,喝合卺酒,不但意味着夫妻一体,更意味着要同甘同苦,相濡以沫。

这时,独孤雁的头上盖着红盖头,杨侑用一根金色小棍,将红盖头挑了,这才看清楚了独孤雁的摸样。

尽管他看见过她无数次,但这一次,显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这一年,杨侑已经十七岁,而独孤雁则是十六岁,而这一天,是两人大婚的日子。

百子帐内的独孤雁,身着红绿相间的衣裙,晶莹的肌肤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她低垂螓首,面上带着羞涩,苗条的身子微微颤抖着,听到小童的话,她伸出了芊芊玉指,捡起一半瓠瓜,轻轻抿了一口。

这时,杨侑也已经拾起瓠瓜,喝了一口,他看着青梅竹马的独孤雁,心中也是怦怦直跳。独孤雁抬起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眼波流露,看着杨侑,爱意无限。

这时,杨侑也对视着她,她心中一慌,手中瓠瓜差点摔倒,杨侑急忙握住她的手。

两人交换了手中的瓠瓜,将酒一口喝尽,放回了小童的盘子中。小童低声说道:“吉时已到,请殿下娘娘坐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