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耗散陷阱(1 / 2)

星际强兵 闪烁 1708 字 9天前

空间通道其实是利用了空间扭曲,通过发现与寻找由大质量天体产生的空间扭曲,达到跨维度宇宙航行的目的,而空间通道本身并不会导致空间扭曲,起到的只是桥梁作用,即将大质量天体所产生的空间扭曲部位联系到一起,从而行成一条贯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存在的通道。

由此可见,空间通道技术的前提是空间扭曲,而导致空间扭曲的只能是大质量天体。

因为恒星系统内有很多恒星系,还有质量更大的天体,比如黑洞,所以恒星系统内部的空间高度扭曲,从而为空间通道提供了良好基础。问题是,在恒星系统之间高达上万,甚至数十万光年的广袤宇宙中根本就没有大质量天体,甚至没有天体,空间完全延展,也就没有可以开启空间通道的基础条件。

说得形象一点,恒星系统中的各个恒星系,以及众多孤立天体,其实就像是密集分布在大海中的岛屿,而空间通道技术只不过是在这些岛屿之间假设桥梁,从而能快速便捷的从一个岛屿到达另外一个岛屿。恒星系统则相当于群岛,而且两个群岛相距极为遥远,如果仍然采用空间通道技术,就要建设一座横跨整块大洋的桥梁,不但技术难度更大,而且耗费也更惊人。甚至可以说,用来在岛屿之间架设桥梁的技术根本无法用来架设一座横跨整块大洋的桥梁。

当然,这块大洋并不是天堑。

虽然无法架设桥梁,但是可以用最原始的手段来到达对岸,也就是光速宇航技术,提出这个办法的科学家就是“星火计划”的第一批发起者。只是在当时,绝大部分科学家并不赞同采用这种原始的手段。

很简单,就算以光速飞行也需要至少一万年才能到达最近的南阿尔法星系,而人类从第一纪元末期到第二纪元末期,总共只用了五千年就实现了对整个银河系的勘察与开发。如果南阿尔法星系里面也存在一个类似的文明,一万年的时间足够让其控制所有的恒星系。等到人类的探险飞船在经过一万年的艰苦飞行,到达南阿尔法星系的时候面对的将是一个强大文明。很明显,就算人类掌握的技术更先进,也不可能用一万年前的技术去战胜统治南阿尔法星系的文明。

当时,最受关注的是“神示计划”,准确的说是第二次修正之后的“神示计划”。

最初的时候,“神示计划”是跨恒星系统宇航技术的总计划,严格说来,“星火计划”也是“神示计划”的一个分支。毕竟在理论探索阶段,不管是否行得通,只要有人提出来,而且在理论上证明能够行得通,就会受到重视,也会成为研究方向,并且获得继续研究所需要的资源。在第一次修正之后,“神示计划”的重点放在了进行空间跳跃的能源上,即致力于寻找一种足够强大的能源来支撑其跨恒星系统空间通道,稳定存在足够长的时间,让飞船能够顺利通过。只是,随着研究深入展开,这条路很快就被堵死了,因为在理论上,维持跨恒星系统空间通道稳定存在足够长的时间需要的能源,超过了构成银河系,并且让银河系稳定存在的原能的总和。也就是说,即便把银河系里的原能全都用上,也绝对无法让飞船到达邻近的恒星系统。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神示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这次,重点放在了空间压缩技术上。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能够压缩恒星系统之间的空间,准确说是让恒星系统之间的空间产生扭曲,那么就能有效的缩短空间通道的内部尺寸,减少通过空间通道的时间,从而压缩空间通道存在的时间。

从理论上讲,这个办法肯定行得通,而且更具有可行性。

只是,其技术难度远远超过之前提出的任何一种理论。

关键就是,如何让恒星系统之间的空间扭曲?

要知道,唯一能够导致空间扭曲的就是质量,而且只有大质量天体才能让附近的空间明显扭曲,达到开启空间通道的最低要求。在恒星系统之间的广袤空间里,根本没有大质量天体,甚至没有值得利用的天体,有的只是一些密度极低的粒子,以及根本没有质量的各种射线与电磁波。

可以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套理论就只是理论。

只是,人类的聪明才智在这个时候表现了出来。

该理论提出来之后不久,一名人类科学家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技术,还在实验室中得到了验证,即“质量转移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其实依然是空间通道,只不过用来传递的不是飞船,而是大质量物体。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通过一条提前开启的,而且只在极短时间内存在的空间通道,将大质量物体转移到某个目标点上,从而导致目标点空间扭曲。虽然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足够开启一条更大的空间通道,并且让飞船以光速到达目标点。因为大质量物体所导致的空间扭曲会随着前进空间通道关闭而消失,所以随后开启的主空间通道的跨越距离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当然,这并不是主要问题,只要不断开启前进通道就能不断的通过其产生的空间扭曲开启主空间通道,从而实现跨恒星系统航行。真正的问题是前进空间通道的尺寸对大质量物体所产生的限制。简单的说,这个物体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尺寸却必须足够的小。

在深入研究后,人类科学家发现,唯一符合要求的大质量物体是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