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推拒(1 / 2)

溯心 奕浅 1729 字 27天前

萧夜心回到晋王府后才知杨谅到访,她本不欲前去打扰,却听家奴道:“殿下吩咐,若王妃回来就前去一见。”

萧夜心大约能猜到杨广的用心,将萧玚劝回去后便去找杨广。

“二嫂回来了。”杨谅笑吟吟道,“二哥可是朝外头看了好久,就盼着二嫂回来呢。”

萧夜心大方行至杨广身旁,笑对杨谅道:“让汉王见笑了,也不知怎的,晋王如今倒像是跟孩子一般,一时半刻都离不开人了。”

“是离不开二嫂吧。”杨谅看着已半靠着萧夜心的杨广,道,“二嫂都回来了,二哥你也该有心思跟孤好好说话了吧。”

杨广举起酒杯道:“先饮一杯。”

杨谅喝了酒,听萧夜心责怪杨广道:“汉王跟你说正事,你怎么拉着他喝酒?还把自己喝醉了。”

“我还能认得阿柔你便是清醒的。”杨广目光迷离地看着萧夜心,缓缓转头对杨谅道,“五弟的话,孤都听见了,只是孤大概在江南待久了,如今回了大兴反倒浑身不自在。原本这次只想述职之后就立刻回江南去,张衡还在等孤回去呢。谁想忽然……哎,孤已然明白,这大兴城容不得孤。”

“二哥是母后的心头肉,谁敢跟你使绊子,不怕母后收拾他?”杨谅的弦外之音堪堪明显。

杨广不知是当真没有会意,还是故作糊涂,半眯着眼看着杨谅,道:“母后怜孤也只是血骨亲情,不比五弟当真凭着自己的才干得了父皇赏识。如今这流言蜚语让孤惶惶,竟是不敢去父皇面前讨个恩典,只求五弟帮孤一个忙。”

“二哥请说。”

“原先父皇将撰写封禅祭文一事交给了孤,眼下孤怕是写不成了,烦请五弟替孤去父皇面前说说,另择贤能吧。”言毕,杨广长叹一声,神情苦闷地喝了杯酒。

“其实二哥不必心急,眼下一切不都只是有人捕风捉影,说不定父皇并不是那个意思。”

杨广连连摇头道:“非也非也。五弟不知,孤身在江南,看似掌控一方,实则不过办个到处查漏补缺的职务,忙时四处奔波,偶有闲暇还要微服巡查,真是连个庄稼地里务农之人都比不上。”

杨谅大笑道:“二哥可是父皇亲命的扬州总管,此话出口可是太自贬身价了。”

“绝无虚言。”杨广看似认真道,“当初在并州,还有时间骑马射箭,三不五时也去军营里转转,自从去了江南,除了各府衙门,没旁的去处了。之前孤在校武场的样子,五弟也看见了。孤比不得五弟你,身手矫健,还手握重兵,在父皇面前说一句可抵上旁人说半晌。”

想起当时杨勇请杨坚撰写封禅祭文便费了不少口舌,最后还是杨谅帮腔,才将这件事定了下来,如此一对比,那当朝太子在杨坚眼中的分量显然是比不上杨谅的。

杨广这一番奉承之词出口,听得杨谅暗中高兴,想这不可一世的晋王竟也有在自己面前伏低做小的时候,他这个少年有成的汉王果真是威风八面。

然而话虽如此,当初促成这件事的毕竟也有杨谅,如今要他改口,无疑也是对太子的否定,他本就是在杨勇和杨广之间摇摆使坏,态度若明显了便会被划分阵营,到时传去杨坚耳中并不见好。

见杨谅犹豫不决,杨广继续恳请,道:“孤原本就是外放之臣,父皇封禅这么大的事,由太子主持并撰写封禅祭文才最合适。先前孤忝于受命不辞,是不敢辜负皇恩,其实如今身份,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由孤主笔的。”

“二哥所言不无道理,但父皇封禅一事事关重大,二哥辞命,可有推荐之人?”杨谅问道。

“孤思前想后,有两人最为合适。”

“二哥请说。”

“择高颎高大人与太子其一即可。”杨广道,“高颎大人是老臣,一直以来都跟在父皇身边,父皇的大业中,高大人也算居功至伟。于私,他们是多年旧友,情谊之深,世所共睹,于公,高大人位列宰相,乃开国功臣,替父皇撰写封禅祭文没有半分不合适。至于太子,我朝储副,一人之下,身份尊贵,也是合适人选。”

杨谅的目光在杨广提到储副二字时陡然生变,久未应答。

杨广却似并未察觉,道:“五弟,你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