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双喜(下)(2 / 2)

易鼎 荆柯守 1876 字 15天前

这次朝廷派来的使者徐康,算不得魏越的心腹,却极会来事,早在来益州前,就知道这一趟不是什么好差使,于是到了益州地界他很会做人,骄横之态是半点都没显露出来。

虽没见过王弘毅,却认得人,一进殿,只是拿眼一瞟,就知道中间坐的年轻人就是王弘毅了。

闪了一眼,王弘毅穿着宽袍,一双黑幽的眸子,显得清俊,听闻是只有二十一岁,却几乎打下了蜀地。

徐康受命前来传旨,也是观察王弘毅,这一见之下,心中就“格”了一下。

这年轻人带着微笑,头戴珠冠,就这个双手扶膝正襟危坐,就使人感受到了这种威严和肃仪,顿时就心想:“是吴王大敌!”

“请徐大人宣读圣旨吧。”不是在前面的正殿,是在秘书阁,周围的又都是自己人,王弘毅不怕徐康读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内容,于是,直接吩咐的说着,连起身也不。

“请蜀国公听旨吧!”暗暗叹一口气,徐康也没有坚持要王弘毅跪迎,很凑合的站在原地,直接宣读圣旨。

只要王弘毅接了这道圣旨就成了,其他并不重要,自己也不要寻不自在,甚至寻着杀身之祸。

对于徐康的识时务,王弘毅还算满意。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蜀国公护国有功,治蜀有方,特封为秦王,赐关中地图,以辅佐天子,钦此!”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一句话说完了,王弘毅听了,脸色就变的很古怪。

这道圣旨的内容,是册封王弘毅为秦王,同时赐下关中地图。

自古蜀地争龙,多取秦川,连成一片才成帝王之资,这事王弘毅自是心中有数。

不过对于这道圣旨,王弘毅就感到讶然。

正常情况来说,哪怕前朝要亡,但名正言顺得到秦王称号,和自封还是有区别,一般来说,对王弘毅而言并非坏事,省却了王弘毅很多麻烦。

不过,魏越干巴巴跑来封王,自然不是这样简单。

这时,外面乌云漫天,几乎连路也看不清楚,突然之间一个闪电,照得天地一片明亮,几乎同时,一声巨雷,震得空气簌簌发抖。

王弘毅这时再起身,吩咐的说着:“使者辛苦了,先下去用茶。”

却没有说接不接圣旨。

听了这话,徐康不由咬着牙,肌肉抽搐了一下,不过见得后面侍卫手按长刀虎视耽耽,却只得应着,退了出去。

这时天完全黑了,闪电过后,就是淅浙沥沥下雨,噼啪着响。

“你觉得如何?”

“此事看似不可思议,只要仔细想,就会猜出魏越心思。”张攸之听了圣旨内容,先是一惊,陷入了思索中,这时被王弘毅一问,就说着。

“魏越既得吴越,必想要得荆州,然后才能安康,因此这道圣旨无非是阳谋,想请主公先取秦川关中之地。”

“依臣看,只怕不止这道圣旨,朝廷曰薄西云,趁此机会,大封天下,这是二桃杀三士的道理,为了名器,必会让天下藩镇一阵争斗,而魏越面临的围攻危机,自然不解而自解了。”

王弘毅听了,很是赞同:“这是挑拨我和秦地郭文通之间的关系啊!”

张攸之对此,很是赞同。“主公说的是,现在秦地郭文通有四郡,虽比不得主公您平定东西益州,也算是成了气候,您以蜀地之主的名义来打龙剑,这是很自然的道路,他或许还能忍得住。”

“一旦您获得秦王的王爵,就有着合法对秦川的统治权,郭文通岂不畏惧您打下龙剑再打关中?”

“因此在这龙剑攻打时,只怕秦地郭文通就会坐不住而掺合进来,这对您的大业平定怕是会有所防碍。”

王弘毅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张攸之的推断。

“魏越打的主意就是这样,此举,无疑是想搅浑天下之水,使天下众镇为了名号立起纠纷和厮杀,顿时魏越外部压力为之一空,获得整顿消化的时间和机会……果然是好算计。”

“其次就是引着孤去攻打关中,这就是阳谋了。”

“若孤接下,就可使孤与郭文通之间矛盾激化,两雄相战,血战不休,说不定还有着坐等渔翁的想法。”

王弘毅说到这里,冷冷一笑:“如果孤不接,就说明孤的心意在荆州,这就可以刺探出来,必会传闻荆州,使孤难以轻取。”

冷笑了下,王弘毅却下了决心。

这王爵不想要,本来就自立,何必又加上一重枷锁呢?

徒使气数不纯。

当下令着:“这王爵我不收,这关中地图却要留下,让使者回去吧!”

“诺!”张攸之磕头说着,心中佩服无比。

其实以蜀州的情况,称王也是可以,只是却太过显眼了。

之前自称蜀国公,就引得天下注目,幸亏魏越称吴王,吸引了火力,现在再接受秦王,就更低调不得,凭空添加了障碍。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若是再取一个大州,王弘毅不称王,他也会劝进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