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走哪条路?是进入士族地主阶级,还是直接跨入庶族地主阶级?"王扬喃喃.
两条路,两个方向,但两个方向都不好走,毕竟王扬是个现代人,还是个文科生,历史想不学好都难.
但他能学好历史,不代表他一定能判断出该走哪条路.
按照历史发展,这会儿应该进入士族地主阶级,因为历史是一部循序渐进的文化,一口很难吃成胖子.
但士族地主阶级的弊端不用说了,一样是垄断特权,反弹极大.
王扬估摸着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把弊端压住,可他哪天去和黑白无常聊天去了,那可就不好说了.
他是绝不能容忍自己辛苦建立的文明部落,在自己不在了以后,分崩离析的.
可是他又不可能解决这个弊端,这个弊端不是靠规矩举措可以解决的,无论什么规矩都可以钻空子.
要解决这个办法的,便是掌握人心,必须所有当官的人,不仅有能力,还得有高尚的品德.
德才兼备,极难!老祖宗有没有尝试过这类的办法?有!
汉代就有这样的规定,一个人要当官,首先要有德,有了德,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有了才,就可以随时做官.
那要怎么样才算有德呢?就是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是个孝子,然后识大体,明大义.
那么就算这个人有德,那要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他有德呢?
汉代的办法就是举孝廉,让各地的地方官推举本地有德行的人,表彰一下他的高尚道德品质,发个荣誉证书,三好学生.
这个三好学生.就是孝廉.
然后对孝廉进行考察,有才干的,立刻上任做官.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保证所有上任的官员.既有高尚品德,又有才干.
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儿嘛,这个士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对社会挺好的嘛,眼看着就要大家一起奔小康了.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于是大家为了孝廉这个三好学生的称号,做官的荣誉,开始了政治秀.
不是说要孝顺吗?父亲活着的时候,咱就有饭都不吃,全部留给父亲吃.
没有父亲怎么办呢?好办,你总有个哥哥姐姐吧,学孔融嘛.他不是让梨吗?咱也让梨.
但是多用了几次,大家总不能都让梨吧?
没事儿,换个法子,汉代的时候儿子大了是要分家的.
于是.弟弟就把家产一分为二,大部分给了他哥哥,大家就觉得这个弟弟很好,孝顺哥哥,推荐这个弟弟去做官.
弟弟当上官以后,哥哥就找到弟弟,重新分家,这次是公平的分.
大家就不明白了,怎么你上一次分了家拿了大好处,这次又分家,却不拿好处了.
哥哥说:"我是为了弟弟的前程,才不惜毁掉自己的名誉拿大头的."
大家就觉得这个哥哥很好,太好了,为了弟弟的前程,牺牲自己,于是又推荐他哥哥去做官,哥兄弟俩就这么当上官了.
道德品质高尚嘛,这么高尚的两兄弟怎么能不做官呢?
听起来很好,但全是政治秀,这样的人当上官以后,怎么可能是个好官呢?
他们也知道自己没几斤几两,就垄断书籍知识,让他们的子孙做政治秀,全部当上孝廉,而且垄断了知识,起码认得字,好家伙,德才兼备啊.
这种家族,就是士族,这也是士族地主阶级为什么要灭亡的原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是聪明的.
王扬要选择路线,如果走了士族地主阶级的道路,就得应对这种局面,保证帝国不会**堕落.
可除非他也去大闹地府,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上划掉,不然怎么设规矩都没用.
这些东西他解决不了,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是个现代人,就能解决掉那些个天才都没解决掉的问题.
大家都是怎么解决的?建立新制度,根本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只能推翻砸掉.
王扬非常的清楚这一点,所以士族地主阶级,他很难考虑.
那么庶族地主阶级呢?这个阶级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维持了一千多年,有没有它的可取之处呢?
自然是有的,因为普通人的**得到了满足,大家都可以做官,有科举嘛.
而且皇帝昏庸,也是可以推翻王朝的,这不都推掉了六个王朝了.
可见这个制度确实也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随以后的唐,天朝上国,万邦来朝.
之后的元……咳咳,虽然是外族统治,但也采取了这个制度,强大如元也不敢违抗这个制度,为啥?因为这个制度代表着民心.